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這個建筑是日本建筑設計師隈研吾的作品,叫“竹屋”。按照傳統(tǒng)做建筑,首先要做“叁通一平”,“七通一平”,但這座建筑是建在一條山溝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層在山溝的底下,上面一層在山溝的上面。 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來,隈研吾認為,竹子是中國的符號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們就會想到中國,在長城邊上建這樣一座建筑是很有意義的,長城又是農(nóng)業(yè)文明和牧業(yè)文明的分水嶺,為了避免兩個文明的沖突所以建立起了長城;現(xiàn)在世界面臨的問題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沖突,東西方只有聯(lián)起手恢復信任,消除敵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發(fā)展。
[page]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竹屋是「長城腳下的公社」十二座住宅當中的其中一座。公社?光這兩字就相當引人好奇。策劃者張欣,出生于北京,兒時移居香港,后留學英國取得劍橋大學經(jīng)濟碩士學位,1995年返回北京,和夫婿潘石屹共創(chuàng)地產(chǎn)公司。叁十七歲那年(2000年)張欣和朋友北京大學教授張永和,從北京花了一小時車程,來到長城腳下這塊連樹都長不起無一處是平坦的荒地上。他倆本是心灰意冷的,隨后突發(fā)奇想「何不找來十二位亞洲杰出的年輕建筑師,讓他們各自設計自己喜歡的家」。此后,一舉成名,2002年張欣因此計畫案榮獲威尼斯雙年展「建筑藝術(shù)推動大獎」。
[page]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隈研吾在其著作《自然的建筑》中提到,在接受張欣和張永和的邀請之前,他對中國建筑的印象其實并不好。他覺得這塊土地的邊緣上充滿了抄襲自美國80年代風格的超高層大樓,并且是二流的抄襲,而將這寂寥的風景進一步擴大生產(chǎn)的,正是那些在自己國家裡吃不開的歐美叁流設計事務所,他甚至有一種「連毛澤東也被欺負了的感覺」。不過,當他聽了張欣和張永和的熱情邀約:「不要歐美的叁流抄襲,我們想做的計畫是,只要集合亞洲生氣勃勃的建筑師,把今日的中國、今日的亞洲向全世界發(fā)出訊息。」此后,隈研吾決定效法竹林七賢,在竹林裡找希望。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竹子多半用在室內(nèi)的裝飾上,少有人會拿它來做支撐建物的柱子,塬因是它在乾燥后很容易裂開??哨裱形嵴J為,若只是把竹子當作與大地斷了緣的裝飾,那么,竹林裡那種與大地成為一體,彼此相互支援,既纖細又強中帶著柔韌的物性本質(zhì)就不見了,也不會感動人的。怎么辦?把竹子當模子,然后在裡面灌入混凝土就行了,隈研吾說這靈感來自稱為CFT鋼管混凝土的新建筑技術(shù)。解決了強度問題,還有耐久性問題,竹子除了要在適當?shù)募竟?jié)砍下才不易腐朽外,砍下之后還要做熱處理。
[page]
經(jīng)由一連串的材料試驗,隈研吾的第一棟竹屋是在日本完成的,可不能直接把它般到長城腳下去吧!他說:「若在任何地方都造出同樣的建筑,那就和麥當勞一樣了。即使栽植同樣的蘿蔔種子,因天候、土壤環(huán)境不同,日本蘿蔔和中國蘿蔔也會長得不一樣。與其說建筑是工業(yè)製品,不如說是較接近蘿蔔的事物。」隈研吾決定栽種「中國蘿蔔」,但當土木工程公司把竹子的樣品送來,專案經(jīng)理對竹子的品質(zhì)不一深感不安,隈研吾倒不以為意直覺這種不一致或許就是長城生產(chǎn)的「蘿蔔」也說不定。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一般建筑開發(fā)會先將地整平,隈研吾考量長城腳附近沒有任何平坦之地,若是整地,難得的有趣地形將消失無蹤,因此師法長城的興筑,以一個對環(huán)境較為友善的方式,不做整地,讓建筑物的底部配合地形起伏。此外,這是個海外專案,土地開發(fā)商為了節(jié)省成本,對海外的建筑師通常只要求提供簡單圖面,不用到現(xiàn)場,中日皆然,這個案子也不例外??哨裱形嵴J為建筑最終是由細部決定勝負,若把最重要的事委託給對方,他不懂辛苦設計所為何來!所幸,事務所裡有一位來自印尼的年輕建筑師叫卜迪,在設計費只夠兩人搭機到北京的情況下,自告奮勇前往萬里長城擔此重任。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2002年,「中國蘿蔔」在印尼青年的細心培育下終于誕生了,果不出隈研吾的直覺,比起細緻精良又稍稍讓人覺得拘謹?shù)摹溉毡咎}蔔」,「中國蘿蔔」可是率性又自在多了!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石材體驗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zhì)疑,請即與體驗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cè)【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wǎng)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quán)或使用權(quán),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