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元明之際,著名書家、詩人王冕(公元1287—1359年)首創(chuàng)以花乳石治印,改變了歷代沿用銅、玉作為印材的歷史?;ㄈ槭褵o可考,但屬葉鼠石則無可置疑。壽山石亦系葉鼠石礦物,以其柔而易攻,即容易雕刻的特點成為印章的最佳材料之一。前人的金、銅、玉、鐵印章或鑄都在章上留印章,或刻有各種古獸之類作為印鈕。印章或印鈕必穿一孔用彩結線穿繁佩于腰間,鈕飾除了為實用之外,還可以作為一種藝術品來欣賞。印章鈕飾藝術由來已久,是隨著印章產生而出現(xiàn)的一種藝術。
壽山石章鈕飾最初是受銅、玉等璽印鈕飾影響,雕刻簡潔、概括。石巢老人在《印石辨》一書中說道:“五十年代初期,泉州蘇大人先生捐獻明李吾遺印二枚,系于清同治年間修理林氏宗祠十出土。
一鈞白文‘李質’二字(現(xiàn)藏北京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一鈞朱文‘卓吾’二字(現(xiàn)藏泉州市文管會),鈕刻單獅,蹲坐側首,神態(tài)淳樸,可由此窺見明代制鈕的風格?!庇终f:“元明兩代圓雕的發(fā)展情況無史可考,傳世事物罕見。1930年1月《東方雄志》第27卷第二號,中國美術號,卷首插圖載一件題為‘曙光’(原題為如日之升)的壽石山雕,評介道:刀法高古,皴法雅結,布置深邃,石質溫潤,頗有宋元書意,并判認此石雕應為以前之作?!笨梢娫鞯膱A雕作品也以簡潔為主,如福州明間的收藏家所藏的《天官賜?!酚≌?,造型簡陋,形體粗廣,刀法高古,直線刻畫,臉部、手腳也都只是略加表現(xiàn),并無深雕細刻。
于此時期,印章邊上淺浮雕山水、花鳥有如明間剪紙畫,既不婉轉又韻味不足,雕刻的厚度竟連2毫米。福州市博物館所藏的一方半山芙蓉印章《梅》系明末的作品,藝人專用半山芙蓉紅與黃兩色構思臘梅從上而下,手法還是淺薄的浮雕,上部的梅枝還有些同透,但刻工并不十分精細,是為早期的薄意雕刻較典型作品。
至于當時在印章四周雕刻山水風景的淺浮則更為粗燥;究其原因,乃元明石章的與起是以篆刻為主要施藝點的,印鈕雕刻或在印章四周刻畫均屬次要,略起裝飾作用而已,尚未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至清代,壽山石雕進入了鼎盛時期。有史以來最早的兩部壽山石專著便于清初面世。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福建侯官著名學者高兆黜官回鄉(xiāng),見友濟“懷瑾握瑜(指玩賞壽山石),窮日達旦,講論辨識”,便從友好處收集了一百四十余枚壽山印石進行研究分析,并寫就歷史上第一部評介壽山石的專著《觀石錄》。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著名學者浙江蕭山毛奇齡刻居福州,自得壽山美石四十九枚進行究識,他以紀事體材于康熙而十九年(公元1690年)寫成《后觀石錄》,對壽山石色彩、質地及雕藝均詳為描述,并首次提出“以田坑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有次之”的三坑分類法,為后人樹立了品石準則,影響至今。前后《歡石錄》間后以后,推動了名流學士、豪門貴族以及名間“爭玩”壽山石之風,這“天生尤物”更由此“擠身實石之林”。
清代,壽山石被納入官府課稅的范圍。達官人除自己收藏賞玩壽山石和雕件外,還搜集珍品進攻帝后等御用。北京故宮博物館想尚存有用壽栓田黃是雕刻的皇帝、皇后玉印,以及用田黃石、芙蓉石雕刻的親王及大官使用的私印。壽山石雕刻品(主要是圓雕)自此得到宮廷的青睞,清宮造辦處亦直接雕制了不少精美絕倫的壽山石工藝品。
清代壽山石雕藝人中最杰出的有楊璇和周彬。楊璇,字玉璇,又名玉睿、楊積,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漳浦人,客居福州。善雕壽山石人物、獸鈕,首創(chuàng)對壽山石“番曲面勢”,即利用壽山石的豐富色彩進行巧雕,無論人物或動物的造型都形、神、情、趣兼?zhèn)?。他構思巧妙,刀法古樸,是公認的壽山石雕藝術的“鼻祖”。
楊璇的杰作《達摩過江》,石材系黃高山石,高約10厘米,達摩左手提衣,右手托著草鞋,頭部稍側略向前,顧現(xiàn)過江之勢,動態(tài)極為自然。達摩面額飽滿微凸,雙眼圓睜,鼻寬且平,兩唇微張,有全神貫注之情;衣紋的雕刻疏密有致,富節(jié)奏感,衣服上并鑲嵌有寶石,可謂匠心獨具。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楊璇所雕的一套《壽山石雕十八羅漢像》,是據(jù)漢人形貌雕刻而成,雖不是傳統(tǒng)上的“胡貌梵像”,但卻展示了內地佛像的神態(tài)風格。雕刻刀法流暢,眉目傳神,衣紋流動,真切自然?!妒肆_漢》的第一尊和最后一尊的背面都有繪紋“玉睿”款。
繼楊璇之后另一杰出的石雕名家周彬,字尚均,康熙時漳州人。民間傳說他曾被選為清廷御工;對此,潘主瀾先生在《壽山石刻史話》中曾加以考證,認為屬于誤傳。概因楊、周的作品藝冠當時,每有所出,便為地方官紳索為貢品,宮廷中的壽山石雕珍品多是他們所做,故有此說。
周彬的藝術風格兼取華茂一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他的一件作品《羅漢》,是以芙蓉石雕成。羅漢通高10.1厘米,面容祥和,體態(tài)敦厚。衣物上飾有團花番蓮和云紋,衣領、袖口和衣緣處鑲嵌米粒般大小的青金石、綠松石和珊瑚,五色繽紛,絢麗多彩。羅漢背后鈞刻八分書“周彬”二字。
周彬擅長印鈕雕刻,獸鈕多用夸張手法,形態(tài)與眾不同。作博古印取青銅器紋樣而又別出心裁,常在紋樣或邊欄不斷紋中隱藏雙鉤篆書“尚均”二字,雕刻之精細程度令人感為觀止。楊、周二人在壽山石雕上的杰出成就為后世留下寶貴的藝術遺產。
另與楊璇同時期的魏汝奮至今雖未能見到關于他的文字資料,然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福州博物館均收藏有他所雕刻的羅漢像,這些作品形神兼?zhèn)洌斗▼故?,藝術水平極高。
壽山田黃石在清代已被推崇為石中之王。愛新覺羅弘歷(乾隆)當太上皇時曾命人均刻一件田黃三鏈章,一塊田黃石切割為三方印章而又有活鏈連綴,非大塊的田黃石是辦不到的,而且活鏈連接三章,難度之高更不是一般石雕藝人技所能及。三方印的印文雕刻精美,左邊的“乾隆宸翰”為方形,右邊的“惟精惟一”也是方形,中間的“樂天”為橢圓形。由石雕藝人和篆刻師合作完成的這件珍寶,成為乾隆皇無上的象征。
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套清代田黃石《鴛錦云章》印,全套共九方,每方均刻有石獸印鈕,有獅、天馬、辟邪等,九鈕各異,構思精巧,刀法渾圓古樸。
此套印清末藏于景仁宮,乃東六宮之一,原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公元1536年)更今名,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建。康熙皇帝在此出生,乾隆帝、道光帝為太子時,曾在此住過。清末為光緒珍妃寢宮?!而x錦云章》印另附一本印譜,封底另貼一貼,上寫:“御花園”,意味此套印曾存于御花園。
印文由“循連環(huán)”三字組成,每方印有九個字,成井字排列,每方印篆體不同,九方印就有九種篆文,“循連環(huán)”三字經(jīng)不同的排列組合,有二十七種排法。田黃切成相同的方塊本已十分難得,加上鈕工與篆刻家的精心合作,構成這套稀世珍品。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石材體驗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體驗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wǎng)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或使用權,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