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昆汀•德•考斯特,“枳橙”榨汁器,2010,聚丙烯,高14.25×直徑10.08厘米,荷蘭RoyalVK公司制造
圖片版權:©hoto:RoyalVKB
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大師云集、群星薈萃,新老經典作品層出不窮。但是,除了已故大師埃托•索特薩斯、吉奧•龐蒂以及當代大師菲利普·斯塔克、扎哈•哈迪德、亞米•海因、安德里亞•布蘭茲、康斯坦丁•格里克等,三年展也不乏70后、80后甚至90后的新鮮面孔,他們代表了設計界的未來,值得人們格外關注。
由于昆汀•德•考斯特的到來,整個三年展充滿了一種別樣的青春氣息,盡管這次參展的只是他的一件小作品(雙面手動榨汁器),但是卻充滿系統(tǒng)而成熟的思考,體現(xiàn)出大師的手筆和潛質。
昆汀•德•考斯特,圖片來源: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策展人本杰明提供
昆汀•德•考斯特(QuentideCoster),1990年生于比利時的列日,他早期的興趣是藝術,尤其對物品感興趣。2008年開始就讀于圣呂克學院工業(yè)設計專業(yè)。2010年,他離開比利時來到米蘭,就讀于著名的米蘭理工大學,繼續(xù)工業(yè)設計的學習。米蘭是世界創(chuàng)意之都,云集著全世界最頂尖的設計師和生產商,來自西班牙的帕特里夏•烏古拉(PatriciaUrquiola,生于1961年)就是在這個舞臺上一舉成名。
年僅21歲的昆汀•德•考斯特已擁有兩件成名之作,“動物桌”和“枳橙”榨汁器,它們的圖片出現(xiàn)在各類設計媒體上,為專業(yè)界人士廣為傳頌。
“動物桌”是為兒童設計的圖畫桌,形狀像一條小狗,水平的“狗身”可以用來作畫,“狗頭”是一個傾斜的斗,正好可以用來放畫筆。這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來自調查和研究。昆汀•德•考斯特請一批五歲兒童用筆畫下桌子和狗,然后仔細研究這些形狀,并結合功能和結構方面的考慮,才制成這張看似簡單的桌子。
五歲兒童畫
昆汀•德•考斯特,動物桌,圖片版權©DominiqueCerutti
參加本次展覽的“枳橙”榨汁器(Citrange)則更充滿了機智的、帶有系統(tǒng)性的思考。它的形狀像一顆螺絲釘,卻并非單純以形狀取悅消費者。這顆“螺絲釘”的兩端可以用來擠橙汁,一大一小,適用于不同大小和形狀的橙子。更奇妙的是,它的中間有一個結構簡單、卻非常實用的孔道,果汁可以順著孔道流下去,殘渣卻能被分離留下。
昆汀•德•考斯特,“枳橙”榨汁器圖片版權©hoto:christopheepulcher/www.desigoom.com
[page]
感受金堂獎:不錯,不錯,非常不錯!
(圖:王河 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建筑總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China-Designer:2010年金堂獎從提交作品到評審,到頒獎再到2011年的線上線下以及全國的巡回推廣,給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河:2010年的金堂獎雖然是第一屆,但我認為從前期組織、現(xiàn)場展覽以及后來的宣傳推廣都比較成功,在業(yè)內的反響也很不錯。今年我會提交別具創(chuàng)意的設計作品,一如既往地支持金堂獎。
China-Designer:今年金堂獎在去年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變化,今年的金堂獎是以“公益性、公正性、獨立性、服務性”為口號的,對獲獎的優(yōu)秀設計師提供免費的推廣,您對此舉有怎樣的看法?
王河:“公益性、公正性、獨立性、服務性”有助于金堂獎的發(fā)展和普及推廣,對獲獎的優(yōu)秀設計師進行免費宣傳推廣其實就是對“設計創(chuàng)作價值”這一理念的推廣,使優(yōu)秀設計和優(yōu)秀設計師走向全國,使“設計創(chuàng)作價值”這一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China-Designer:金堂獎今年已經是第二屆了,做為在當?shù)厣踔潦窃谌珖秶鷥扔刑栒倭?、影響力的設計師,您又什么樣得建議和意見要對組委會說呢?
王河:沿著“設計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念,走“公益性、公正性、獨立性、服務性”的路線。同時建議組委會今年開始對有設計行業(yè)貢獻的設計師頒發(fā)“金堂獎·設計成就獎”,使金堂獎的影響普及性更加廣泛。
關于王河“做有民族語言的建筑,做有嶺南味道的房子”
China-Designer:之前看您的資料了解到,您是1986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1992年及2003年獲得華南理工大學工學碩士、博士,是一位精通文科和理科的老師,您是如何做到文理科兼?zhèn)涞模?/p>
王河:1986年我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yè)后進入廣州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開始了從美術到建筑的設計生涯。隨即參與嶺南建筑大師莫伯治院士、黃漢炎大師主持設計的廣州國際金融大廈,在工地一蹲就是三年。也就是在那時,在莫伯治和黃漢炎大師的啟示下,建筑外墻采用中國古錢幣“布幣”的造型,用現(xiàn)代鋁型材打造,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手法結合產生的建筑感染力。我意識到“建筑要有民族語言”。
在別人不太關注嶺南建筑風格的時代,我已經開始做“有嶺南味道的房子”。
在完成了廣州國際金融大廈后,1989年,我在建筑設計道路上深感知識不足,于是重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就讀建筑設計及理論碩士研究生及建筑歷史及其理論的博士研究生。美術和建筑復合型的知識結構,使我在嶺南建筑實踐和理論的路途上開始了新的探索。從此,我開始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底蘊的基礎上,致力于嶺南建筑文化創(chuàng)新。
關于他對學生的教誨:“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恭行”
China-Designer:今年我們舉辦了亨特窗飾China-Designer第三屆全國高校空間設計大賽,這個活動主要是針對全國即將畢業(yè)的設計院校的學生的,作為老師的您,最想對這些即將畢業(yè)的學生說些什么呢?
王河:我經常對我的研究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恭行”,告誡他們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實際項目參與經驗的重要性。所有我也經常讓我的學生參與到實際的項目中,要他們在讀書的同時,既參與設計,同時還要求他們下工地,與甲方交往,以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當然,他們這是有老師帶著的情況,工作開展要容易的多,畢業(yè)之后,一切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很多要從頭開始,身邊也沒有老師指導了,工作中的領導的指導和讀書期間的老師的指導是不一樣的,老師可以反復的指導你,工作中領導不可能反復的指導你,兩三次不行可能就失去了這個工作機會了。
相關專題>>>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石材體驗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體驗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或使用權,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