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繞在一顆挺拔蒼勁的不老松身邊,一鳳一凰與56只形態(tài)各異的小鳥或棲或飛……由整塊重約600公斤的名貴高山雞母窩石雕刻而成的大型壽山石雕《春聲賦》,將以鎮(zhèn)館之寶的身份亮相上海世博會福建館。這也是大型壽山石作品首次走進世博。
《春聲賦》以其壽山石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成為一件孤品,為此參展方為其投保1.3億人民幣,讓《春聲賦》成為有史以來最貴的壽山石雕。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壽山石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周野認為,亮相世博,《春聲賦》將讓全世界更深了解壽山石,了解中國獨特的文化石。
打火把山洞中找到巨石
其實,這塊巨石被發(fā)現(xiàn)純屬偶然。
壽山石雕刻大師陳禮忠至今記得1995年夏天的那個傍晚,他和朋友一同到壽山石原產(chǎn)地福州壽山村去“搜”石。當他們準備離開時,忽然聽村民說有人在山洞里挖掘到一塊巨石。
開始還以為是謠言,沒在意,回到家后,幾個人一合計認為,令可信其有也不能錯過一塊石頭。于是他們便連夜返村,打著火把摸進了山洞。
當一塊紅、黃、橙、白、灰、黑交融的彩石呈現(xiàn)在陳禮忠面前時,“閱石”無數(shù)的陳禮忠那一刻也驚呆了,他毫不猶豫地將巨石“請回”了家。
從那時起,陳禮忠每天都對著巨石在冥思苦想,因為他生怕破壞了石頭,而遲遲不敢動刀。然而真正到了動刀的那天,他下刀卻毫不遲疑,一層層石頭被剔去后,石頭上出現(xiàn)了一對火鳳凰的身形。“其實在我第一次見到石頭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飛禽、花木融合的奇妙景象。”陳禮忠說。
“鳳凰最神圣的時刻是百鳥朝鳳,最輝煌的形象則是丹鳳朝陽,這塊巨石需要的就是這種形象。”陳禮忠說,此后五年,他一心撲在這塊石頭上,經(jīng)過一千多個日夜的雕刻,巨石終于成為了一件壽山石工藝品。
“一鳳一凰與56只形態(tài)各異的小鳥或棲或飛,環(huán)繞在一顆挺拔蒼勁的不老松身邊,形成眾鳥朝鳳的歡樂圖景。寓意中國56個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如蒼松般挺立于世界;一輪紅日在祥云的繚繞中冉冉升起,沐浴著春光的人間,百花盛開,百鳥和鳴。”談起成型的作品陳禮忠特別興奮。
為巨石取名作賦創(chuàng)先例
巨石成形后,該如何取名,又成了一個難題。為給巨石取個響亮的名字,陳禮忠遍邀我省數(shù)十位文藝界人士相助取名。
“為壽山石取名,這是壽山石雕界開天辟地第一遭。”著名壽山石文化研究專家方宗珪先生評價稱,文化人為一件石雕作品命名將為壽山石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對提高壽山石雕文化品位大為有益。
最終,在文藝人士、壽山石愛好人士以及關注人士等的數(shù)百件征名意見中,福建省作協(xié)主席、福州市文聯(lián)主席陳章漢的《春聲賦》呼聲最高。為此陳章漢還專門為之寫了《春聲賦》,這也開創(chuàng)了壽山石雕藝術創(chuàng)造歷史的先例。
對于壽山石《春聲賦》方宗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由于壽山石采集難度大,壽山石雕一般為中、小型,如此規(guī)模的巨型大作,且又五彩斑斕,實屬罕見。而且,此作品以花鳥為題材,形象地道出了祝福新世紀盛世中國的寓意,更是難得,堪稱稀世之作。
“想要再找到一塊與《春聲賦》相像的巨型壽山石,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春聲賦》是空前絕后之作,絕非夸張。”陳禮忠毫不掩飾自己對《春聲賦》的贊美。
入圍上海世博會福建館四大鎮(zhèn)館之寶的行列,官方首次以1.3億的價格為《春聲賦》投保,實際上已從側面認可了它的價值。
大型壽山石首次進世博
陳禮忠告訴記者,福建壽山石在世博歷史上沒有留下參展的痕跡。
據(jù)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常務副秘書長周野介紹,目前有過文字記載的壽山石參展世博的資料基本沒有,但從早期一些世博會留下的照片中,我們曾發(fā)現(xiàn)過,印章等小件壽山石作品的影像。但像《春聲賦》這樣的大型壽山石作品,肯定是第一次走進世博。
“如今的壽山石價值一點也不遜色于西方的鉆石、珠寶,但很多外國人并不懂。壽山石進入世博,就是要借助世博會讓更多的人認識壽山石這顆東方的‘鉆石’,進而了解福建的壽山石工藝。”周野說。
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陳石認為,此次世博福建僅送兩件壽山石參展,在數(shù)量上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壽山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可喜的是,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不斷增強,近兩年在國內(nèi)已經(jīng)掀起了一股壽山石“回流熱”。
壽山石開始大幅回流國內(nèi)
據(jù)悉,早在80年代,許多臺灣游客到福建大量收購壽山石,許多珍品也逐漸的流入東南亞的收藏家手中。
本世紀初的時候,許多珍品、稀品卻開始大量從臺灣以幾十倍的高價回流到大陸。
“現(xiàn)在大陸收藏家的實力不斷增強,發(fā)現(xiàn)寶貝的能力也看漲,只要作品好,就算是以比原先高出幾十倍的價錢收購也在所不惜。”周野介紹,“實際上壽山石每一件石頭都是不可復制的孤品,因此它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
“目前回流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方面許多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企業(yè)家,都以高出原來幾十倍的價格把以前低價出售給香港、臺灣甚至是國外的壽山石作品收購回來;另一方面則是雕刻師到石頭原產(chǎn)地搜集原材料,將原先那些粗加工的石頭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實際上回流的本質不在于石頭,而是石頭的工藝。”周野介紹,福建雕刻藝術在全國排名都是名列前茅的,甚至可以稱之為文化雕石的集散中心,是個工藝美術大城。
工藝美術大師陳國光認為,正因為壽山石的收藏熱,帶動了蒼化石、巴林石、青田石等四大文化石收藏熱。
“目前,福建的壽山石市場,如果有家世界500強的企業(yè)能獨具慧眼,就能促進整個行業(yè)的大發(fā)展。”陳禮忠希望借此次壽山進入世博的機會,能將帶動其行業(yè),讓更多只在乎、只懂鉆石、瑪瑙的西方人的眼神“看”過來。讓世界都來認識這頻臨絕滅的珍品,希望能在世界掀起壽山石收藏熱。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石材體驗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體驗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wǎng)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或使用權,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