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利茲克獎執(zhí)行總監(jiān)瑪莎
普利茲克獎是什么?對于這一被稱為“建筑界的諾貝爾獎”的獎項,普利茲克獎執(zhí)行總監(jiān)瑪莎女士昨天現(xiàn)身上海,在“當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論壇”的講臺上講述了“建筑界的諾貝爾獎&rdquomdashmdash;普利茲克建筑獎的緣起與部分極具特點的獲獎者。
“普利茲克獎最早的創(chuàng)立者杰伊·普利茲克并不是一名建筑師,他只是一個商人。他在早期發(fā)起這個獎項,就是為了引起人們對建筑的重視,以及對建筑師的肯定。”瑪莎介紹,“因此獎勵不僅能夠得到公眾對建筑的更多關注,也使建筑師們得到了重視。”
1979年是普利茲克獎創(chuàng)立的第一年,瑪莎介紹,“第一年我們就設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準,所有的評委都是獨立的評論家、作家、學者、建筑師,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是受人們尊敬的專家。”約翰遜1906年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2005年1月去世,他被后人尊稱為美國建筑界的“教父”?,斏f:“第一屆之所以頒獎給菲利浦·約翰遜,一方面因為他作為建筑師很有創(chuàng)造力,他的建筑物毫無疑問都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地性建筑;另一方面,他又是理論家,為宣傳建筑事業(yè)而頻頻出現(xiàn)在媒體的眼中。”
菲利普·約翰遜一生創(chuàng)作設計思路多變,引領建筑設計的潮流,創(chuàng)造了很多歷史上無法忽略的經典之作。他的代表作有著名的美國康涅狄格州紐卡納安玻璃住宅,有名聲顯赫的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芙的“水晶教堂”,還有后現(xiàn)代主義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等等。
英國已故建筑師詹姆斯·斯特林,是1981年第三屆普利茲克獎的得主。“他總是嘗試將新的形式放入建筑當中,大家可以從照片當中看出來。評委會注意他是因為他在一些空間上面的利用極其具有創(chuàng)造性,而且在公共空間方面可以特別體現(xiàn)出這一點。”瑪莎說。1926年生于格拉斯哥的斯特林,畢業(yè)于利物浦大學。他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人物,通過設計高質量的作品影響著英國、德國和美國建筑界的發(fā)展。作為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他促使了建筑風格向新方向的轉變。這種新的風格既讓人辨認出其歷史根源,又能與其周圍的建筑物產生密切的關系,成為了一種新的設計準則。這個新的設計準則的源泉就是斯特林的獨創(chuàng)性。在舊“現(xiàn)代主義”中,整體和部分被分割開來;而今天,它使真正的古典主義和19世紀風格獲得了令人吃驚的整合和變換。著名的“斯特林獎”就得名于他,該獎項由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主辦,始于1996年,每年都頒獎表彰過去這一年中完成的最優(yōu)秀的英國建筑。
扎哈·哈迪德,作為第一個奪得普利茲克獎的女性,她1950年出生于巴格達,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筑聯(lián)盟學院學習建筑學,1977年畢業(yè)獲得倫敦建筑聯(lián)盟(AA,Architectural Aociation)碩士學位。此后,執(zhí)教于AA建筑學院,后來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談到扎哈·哈迪德,瑪莎說:“我不得不提一下,評委不會關注性別,也不會關注國籍,更不會關注你的風格,他們關注的是你的建筑,你對于建筑的貢獻,因此他們是公平的。很多人非常高興看到第一個女性得到了普利茲克獎,這是非常令人愉悅和感到自豪的。”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在學界和公眾中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最著名的工程有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2001),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臺(2002)和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2003)。另外,中國北京的地標性建筑銀河SOHO和廣州歌劇院也都出自扎哈·哈迪德的設計之手。
版權聲明: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石材體驗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體驗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或使用權,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