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開園來,中國館無疑是風頭最勁的,既在爭奇斗艷的世博建筑群里扎足“臺型”,也自然成為參觀者評頭論足的焦點。記者發(fā)現,人們議論最多的還是中國館的外形,有人覺得像官帽,有人認為似糧倉,也有人斷定是常見于我國古代建筑里的斗拱。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何鏡堂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從里到外、從基座到頂層,中國館的每一個細部設計,無不是在用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詮釋了世界最新的潮流。
中國館的“含金量”
他指出,中國館融入了民間絕藝“三鏨斧”這一傳統(tǒng)技術。76級臺階非常簡潔,卻蘊藏著我國的傳統(tǒng)智慧。中國館臺階幾乎都用“華夏灰”的花崗石制成,呈現出黑白相間的效果。為了使石材的表面呈現細密的質感,這些臺階全部使用瀕臨失傳的民間絕藝——“三鏨斧”。所謂“三鏨斧”,是一種曾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帶的極其古老的純手工石材表面處理方式,現在幾乎要失傳了。因其人工剁斧的時候,需要初鏨、細鏨、終鏨三個工序,故取名“三鏨斧”。此次加工中國館臺階的石匠,是苦尋8個月后才找到的。這種由手工剁斧制造出來的紋理,甚至比國外頂尖機器加工出來的紋理更均勻和細致??墒?,這種純手工的方法平均每1厘米的寬度就要鏨上7刀之多,僅中國館的大臺階就需要5400多萬刀。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石材體驗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體驗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或使用權,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