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邦環(huán)境局 辦公大樓 Federal Environmental Agency 文:譚銀瑩 編輯:南雪倩 設計:Sauerbruch Hutton事務所 The Offices for the Federal Environmental Agency present a case study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 Active and passive strategies for the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are realised in an architecture that combines spatial and material economy with a deliberate stimulation of the senses.

建筑和自然的關系是從建筑誕生起就開始的古老話題。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突飛猛進,卻也帶來了一系列共同的危機: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和資源緊缺。十九世紀的約翰?拉斯金在其著作《建筑七燈》中寫道:“上帝將地球借給我們生活,這是一個偉大的遺產。他更多地屬于我們的子子孫孫,對我們來說,他們的名字已經寫在了本書當中,我們沒有權利因為我們做錯任何事情或疏忽大意而使他們受到不必要的懲罰,或者用我們的權利剝奪他們本應繼承的利益。”這應是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早期宣言。 而今“可持續(xù)城市和建筑”、“綠色建筑”、“低碳生活”等概念,已成為時尚的名詞,一方面說明了人們在本地、區(qū)域和全球范圍對環(huán)境問題日益增長的關注,另一方面,真正落實和貫徹這些概念,則需要各專業(yè)間的更加緊密的交流和配合,探討更廣泛的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解,不僅在務實的材料和技術等物質層面,亦包括人類的各種精神需求。 因而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沒有單一的辦法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建筑,而要根據(jù)每個項目的機遇與限制,結合當?shù)氐纳鷳B(tài)和環(huán)境特點,采取適宜而富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德國的Sauerbruch Hutton事務所在城市設計、建筑和室內設計方面都有其獨特的領悟和解決辦法,其實踐項目獲得了國內國際一系列獎項。在他們設計的項目中都展示出一種綜合性的處理方式,對傳統(tǒng)、技術和城市化這三個永恒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索,結合構造和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出令人愉悅的空間。

他們的工作范圍涵蓋了從辦公建筑、商業(yè)建筑、實驗室、生產車間、住宅到修復改建保護項目以及城市設計等諸多領域。其在低能耗建筑方面更具豐富的應用經驗,建筑師與工程師和其他領域的顧問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就綜合了結構、自然、人工通風、采暖、采光、網絡數(shù)字化應用等方面的整體考慮。聯(lián)邦環(huán)境局辦公大樓就是其在可持續(xù)建筑實踐案例方面的代表作。 建筑位于德紹的一個老工業(yè)區(qū),這個褐色地塊被作為示范可持續(xù)發(fā)展可能性和挑戰(zhàn)性的區(qū)域。在這片已被污染的土地上,周圍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為一座小型火車站和天然氣用具廠,這些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復雜因素。

空間參與我們社會生活的方式,公共交流場所是這個建筑首先強調的地方。新建筑整體形式中的一大部分設計成可被德紹市民進入訪問的公共公園性質的場所。新建筑通過一個稱之為“論壇”的區(qū)域進入其中,一個新月形的空間將公園引入其中,作為公共空間如圖書館和報告廳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

另一個值得稱道的是建筑的景觀中庭。路易斯•康曾寫道“房間中的另一個絕妙之處就是灑落在房間里并穿過房間的陽光。陽光并沒有使人認識到光的美妙,而房間使它產生了這樣的效果,人的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在對房間的建造上,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人竟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得到一束陽光。”這個通高的景觀中庭營造出光的詩意空間,各辦公職能部門沿中庭兩邊布置,木質墻面上光影斑駁,在中庭形成漫步陽光街道的美好體驗。

新建筑體積緊湊,建筑材料的選擇完全符合其生態(tài)適應性,最為明顯的是立面的木材嵌板,典型的德國元素。立面的水平向連續(xù)窗,以公共空間為界分設紅綠兩種色系,呼應外部環(huán)境的同時暗示其體量和功能的差異性。該建筑在保溫與智能工程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上都達到了一定高度:一個大型的地熱交換系統(tǒng)和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與自然采光的混合,是建筑上的主動和被動技術相結合策略的實施,在減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證使用者的舒適度。 此建筑綜合考慮了經濟因素且創(chuàng)造了極具感染力的空間體驗,作為當?shù)乜沙掷m(xù)發(fā)展可能性的示范項目,是一個深具積極意義的良好開端。如何在技術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具體的建筑形式和空間安排的同時探索各種生態(tài)能源充滿活力的詩意潛力,將建筑功能、高品質的空間和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整合表達出來,這需要我們一直滿懷對人類生存空間的責任感進行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
版權聲明:
? 凡注明“石材體驗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石材體驗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體驗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點擊右側【在線咨詢】或至電0769-85540808 處理時間:9:00—17:00
石材體驗網部份作品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并擁有版權或使用權,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