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華把星海灣壹號最新的項目稱為“用紙折出來的寶石博物館”。博物館的主人貌似工長,施工現(xiàn)場爬上爬下平心靜氣的監(jiān)控著,他把讓女孩子瘋狂的寶石以公斤為單位,視為礦物結晶體隨意堆放在角落里。
“無論生活還是藝術,一個角度的微妙調整,就會帶來對世界看法的改變。”藝術家杰羅姆·桑斯的話,也暗合了孫中華的“策略”:通過平視到仰視的變化,改變業(yè)主和作品、設計師之間的關系。他希望業(yè)主抬頭觀看,而作品中業(yè)主俯視設計師這樣的對照能“重拾設計在過去時代的榮耀”。
《寶石博物館》靈感源于“折紙”,并最大限度地業(yè)務的宗教信仰;《三亞別墅》就地取材,以最小的成本消化了業(yè)主近乎懇求的托付;他們各有各的活法,但都擺脫了設計師難以克服的重復性。
“我們的設計元素是離普通大眾很遠的,時間上遠,空間上遠,心理接受度也很遠。但那些東西是千百年積淀下來的、具有人性力量的。”孫中華說,“我希望讓業(yè)主重新拾回過去的美好事物。”
傳統(tǒng)的“新生代設計師”
孫中華顯然與那些以概念、秀稿取勝的室內設計師大相徑庭。盡管他藝有所成時那場改變了中國當代室內設計的“新裝飾主義”正如火如荼,但本質上仍是一位傳統(tǒng)室內設計師。沒有卷入這場大潮,用他的話說,與他對大而空的觀念及審美狂熱保持警覺有關。他更渴望表達內心的無奈、盲目和懷疑。他的設計作品把強烈的色彩、莫明的情緒和奇怪的空間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孫中華努力把每個作品設計得單純又浮華,像收藏品一樣與意義無關;另一方面,他又精致地描繪細節(jié)。這種真與不真間的矛盾,暗合21世紀初的社會情境,引起客戶重復追捧,因為熟悉,他被歸為“新生代設計師”。
2010年,孫中華兒子誕生。“當醫(yī)生把他包好,放在我懷里時,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我,新生兒的眼珠上像蒙了一層油,高光巨大,黑亮亮的。”孫中華說,“看著他的眼睛,心情無法言說,靜靜地感受著他可愛的粉紅色的重量,心中這塊鐵算是落下了,從些我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正是這份父愛讓孫中華開始注視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孩子就像設計師面前的白紙。下筆前幾乎不可能知道最終的結果。同樣,父母也不可能決定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和兒子帶著不同背景,各自不可逆轉地成長。這種成長的不確定性和困境,成為孫中華內心的情結。他感覺到表達設計的渴望。
非完美主義者的完美視角
如果說“寶石博物館”是挖掘他個人設計的縱深,“三亞別墅”系列則更像一次橫向的跨界。作為新銳設計師,孫中華不太認同完美主義的標簽。按他的說法,“什么東西如果上升到‘主義’的層面,那問題就很嚴重了,要拋頭顱、灑熱血啦。”但他認為他的設計不可避免地帶有完美主義者特有的視角。
時代和社會總習慣賦予高端設計師特定的身份。什么才是真正的設計師自我?或許,關注、尊重日常生活中設計師對自身的體認。才是孫中華作品中的寓意。
回歸過去看世界時的敬畏感
記者:我一直有個遺憾,把寶石博物館從草圖到開幕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因為我知道這里邊有故事。
孫中華:是的,應該赤裸裸的記錄一下磨合痛苦的經(jīng)歷糾結的過程,最后剪成一個片子會非常棒的。從施工階段就要開始記錄,從地下開始各各重要的核心部位,隨著施工的推進做一個跟進式的記錄,最后如果用藝術性的展示會很漂亮,精美的構圖紀實性的記錄,展示墻體一步步這么做出來。
記者:畢竟這次產(chǎn)生的設計源泉是有別于常規(guī)設計思路的,業(yè)主怎么能接受?
孫中華:首先,業(yè)主本身是具備審美高度的,非常有人格魅力,他沒有一股腦地強加給你任何主觀意見,而是傾聽,后來才了解到,他本身是帶有國際化視野的,非常執(zhí)著的追求著自己的理想,我很欽佩。整個設計階段,我沒做任何說服性的工作,只是盡可能地把“折紙”這個概念深化到我的極致,或許這種非常規(guī)的線條出現(xiàn)與他對礦石晶體的熱愛存在某種契合吧。
記者:聽起來很簡單,但設計師和業(yè)主之間一種天然的屏障跨越必然需要技巧。
孫中華:被業(yè)主排斥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眼睛里進了一粒沙子,本能的排斥它,要能得老丈母娘對姑父子的態(tài)度,那這行就真能出大師了。玩笑話,信任需要巧妙的過程,是個自然帶入的過程,比如你的采訪,你會把我?guī)氲侥阍O計內容框架當中,以玩的心態(tài),未來我們可以合作,一個專業(yè)攝影,平面設計包裝這些很關鍵,室內設計其實是個很小的一部分。
記者:我們雖然在兩條平行的工作軌道上,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都在創(chuàng)造美的元素,“折紙”的思路的產(chǎn)生與實施意味著什么?
孫中華:上次和客戶策劃設計博覽會的時候,提到“館”的重要性,具象出“折紙”的效果,當時只是提出建筑上“折紙”這個名詞,最后這個紙越折越厚,故事也就越來越多了。
記者:我們常聽到設計師苦惱于被甲方的束縛,你怎么應對?
孫中華:先解放自己,風俗化的束縛,我愿意打破常規(guī),比方說風水,東南亞的建筑要按中國的風水都是錯誤的啊。當你用東方的風水來理解純粹西式建筑的時候,可能風水就成了一個問題;在西方有些宗教束縛的東西可能在東方就不算問題,我近期要做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巴厘島風格的別墅。
記者:這個項目的設計目前來看,多大限度地被執(zhí)行了出來?
孫中華:90%,作為一個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方案這個執(zhí)行比例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預算。這個館的存在已經(jīng)無法逆轉,因為是國內首家私人寶石博物館,在這個館身上還有很好的話題。我希望在主體完工之后,征求業(yè)主的同意以后,針對大連這么好的話題,可以調動媒體資源讓這個話題墻里扎根墻外開。
記者:三亞別墅項目也是你近期比較傾力的,項目原始基礎預留的發(fā)揮空間足夠嗎?
孫中華:這是我為這個業(yè)主做的第二個項目,溝通上不存在障礙,但這個別墅建筑設計部分的缺憾給后期室內設計預留了非常好的發(fā)揮空間.首先,客廳存在一個八邊形墻體,我用一種方法就是定出一條中軸線,任意找三個面,連續(xù)的三個面為八邊形,為最基本的面,把兩側的面做成對稱變化的,這手法在客廳里運用,兩邊非常高的面,其中電視背景墻不在主要的面,而我把上面兩個面形成了連續(xù),其他的五個面形成環(huán)形背景,讓人步入客廳時能看到連續(xù)的三個面。
記者:功能區(qū)域的分配和空間設計規(guī)劃,有沒有新的手法嘗試?
孫中華:從功能上講,劃分的很清,上面是生活區(qū)下面是休閑區(qū),相對來說區(qū)域劃分還是比較連貫的,再就是對建筑自身的缺陷的彌補,像功能這樣的改動不是很大,主要是從手法上第一次對屏風的運用,用屏風來解決多邊形戶型,床頭沒法擺放的問題,其中找一個窗戶面作為屏風擺放的平面依靠,把床頭靠在這個面上,人為的重新設定了建筑這種方圓假象一個實體的面,用裝飾來做的屏風,還用鏤空的,不是絕對的把這個窗戶堵死。這屬于一種手法,我之前的作品沒用過。再有,主臥和次臥的運用也是一種挑戰(zhàn),把區(qū)域軟化了,這種手法可以理解為借鑒,因為在三亞看他們用這種風格用的很多,和中式的用法不一樣,這種可以緩解戶型不規(guī)矩,包括門對著走廊的問題,也得到了全面的認可,主要還是對多邊形的處理。
記者:我們知道,自電影《非誠勿擾》之后,大家對三亞各種高端場所的設計風格耳熟能詳,基本掃盲,你是就地取材還是主觀植入的?
孫中華:到了三亞之后我們對當?shù)氐母叨俗≌途频甑膮⒂^,從里面學習了不少,雖然風格最后確定是東南亞巴厘島的風格,里面的材料包括原木竹席當?shù)氐拿┎莸母杏X,但是我把它的設計從材質上做了變化,用了一種裝飾手法,高金雞的木料,和原箔重新來做,應該說靈魂上是沒有變化的,只是材質上做了變化,達到一種全新的東西,重新演繹了一下。
記者:從效果圖上看,石材的應用再次成為你的設計作品的精彩亮點,其他物料的選擇上又有哪些愉悅的抒發(fā)?
孫中華:我運用了理石黑檀金箔,但抓眼球的地方是入門玄關大面積用了馬賽克,大面積的有層次關系的運用可以渲染氣氛。地面理石的拼花更有線條感更活躍,廳與廊的拼花銜接平穩(wěn),沒有太強烈的方向傾向,目的是使人在空間里呆的住。在空間里最能渲染氣氛的是定制,在造型上做一些特點的延續(xù),打造設計的唯一性,在小區(qū)做冷飾的時候,冷飾就是角拱等一些比較顯眼的東西。包括花壁紙雕花。不同風格的東西不要擺在一起,框架是一種相對現(xiàn)代的手法,主要通過一些傳統(tǒng)的裙帶關系處理空間結構,中間用時尚感弱感光的材質,作為一種陪襯,突出厚重感特別強烈的家具?;蛘呤呛裰馗袕娏业膾祜棓[飾,虛與實的運用,光感也運用在電影中,在電影中視覺是最重要的,故事情節(jié)只有在電影完結之后才能知道,在空間上也是一樣。
記者:這個項目你認為設計較為巧妙之處是?
孫中華:做挑空的時候,為了使一樓二樓互動,在二樓挑空的地方認為的做了一個小平臺,使一樓二樓看的時候是一種延伸,八邊形太平了,有一個面鼓出來,強調的就是這個面是抓眼球的面,透過它使房間看起來有延伸的部分,使設計有可讀性。
記者:走廊的處理相對來說,比較考驗設計師功力,這也是你以往作品里比較注重的。
孫中華:對走廊盡頭要有側重是我的設計特點,相對開放空間來說走廊小而長,人從窄空間往寬空間走的時候有種渴望,一般會在走廊盡頭做個圓形或是橢圓形做個過渡空間,根據(jù)透視原理越遠看越窄,自身形成一種層次關系,走廊雖然很窄但很精彩,這個項目可以說把管用的手法基本都運用了。
記者:其他功能區(qū)的設計是放掉了還是一氣呵成?
孫中華:設計是整個,不可能放掉。原有廚房的門正沖著走廊的門讓人很不舒服,我有意的繞過圓形廳到餐廳,使餐廳獨立,廚房是半開放式廚房,可以與餐廳溝通對話,門設計的小為了隔絕油煙,我的理念是廚房不一定離餐廳多近但是餐廳要獨立,能夠提升用餐環(huán)境,增強品質感,有時甚至把相對獨立的臥房改成餐廳,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經(jīng)在別墅設計中運用配餐電梯,把廚房設計在一樓,把餐廳設計在二樓,這就需要用包容的心態(tài)在不同領域汲取營養(yǎng),所以說這個項目是我所掌握設計手法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