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200項符合查詢結果。(搜索耗時:0.0082秒)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 “設計是個人的事。一般而言沒有盡善盡美的設計。為盡善盡美而努力,卻從來沒有實現(xiàn),盡善盡美的愿望總成為藝術家的動機。下一件作品的種子就在已完成的作品之中。—&md...
/show-4739.html 2010-08-10
...管我是一個工匠還是業(yè)余的,都是一樣的。” “一個人因為興趣而從事某項研究、運動或者行為,而不是因為物質利益和專業(yè)因素。”在王澍的概念里,“興趣”這個詞就意味著“對工作的熱愛。” 2...
/show-19537.html 2012-03-06
...爾多·西扎 巴拉干運用擁有濃烈的色彩的墻 巴拉干個人特色:淺水池與高架的落水口 這段話引自阿爾多·西扎為一本介紹巴拉干作品的書所做的序言。西扎所介紹的是一位墨西哥著名的景觀建筑師路易斯·巴拉干。路易斯...
/show-15979.html 2011-10-24
...樂和繪畫作為純藝術,可以成為藝術家獨自表達甚而標榜個人思想和情緒的工具,而不必太顧及他人的感受。喜歡的人可以花高價購買欣賞,而對于不喜歡的人來說,其影響面也是極有限的;但是建筑不同,它一旦存在,不管是...
/show-3284.html 2013-08-26
...出現(xiàn)作者姓名及單位; 4、參賽作品知識產權歸參賽者個人所有(大賽組委會擁有展示宣傳的無償使用權); 5、參賽作品均不退還; 6、本次大獎賽最終解釋權屬大賽組委會。 7、學院組只接受高中院校在校生作品,職業(yè)...
/show-17236.html 2011-11-07
...如空間、城市等,以前都曾發(fā)表過。收錄文字中有一些很個人化的認識以及論述方法,可能對于即便是建筑專業(yè)的讀者來說也難免莫名其妙,只好在此先抱歉了。書中文章按寫作時間先后為序,因此還是應該能讀出一個建筑師思...
/show-15598.html 2011-09-19
...典、德國等地不同的建筑事務所工作,并且在維也納也有個人業(yè)務 1966年,擔任設計顧問于奧地利,法國、意大利、日本及美國等不同的公司下 1967年,于德國,杜塞朵夫(Dueldorf)的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任教 1976~1970年,...
/show-15976.html 2011-10-20
...所大學從事授課、開設研討班等教學活動,并在各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1976年被瑞士洛桑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聘請為客座教授,1988年應邀擔任美國耶魯大學建筑學院的客座教授。他的主要作品有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蘭希拉1號樓,...
/show-15195.html 2011-09-08
...手法,營造出別具風格的生活環(huán)境。 香港面積小,個人占有的空間不多,因而,在空間的運用上,他主張以簡單的手法去處理,習俗達到空間倍增的效果。所謂的簡單,是泛指一種簡約的格調,主張利用不花巧的線條,不...
/show-4746.html 2011-02-12
...過最基本的幾何形式,他用不斷變幻的光圖成功地營造了個人的微觀世界。除了獲得一些抽象的設計概念,他的建筑更多是充分反映一種“安逸之居”的意念?!“蔡俚慕ㄖ强臻g和形式在藝術上的驚奇組合,透過他的建筑沒有...
/show-15276.html 2011-09-08